“我不会”与“我要去学”
虽然是写给本科生的但是不妨我们也看一看
遇到一个新的东西(比如一个新的算法,或者一个新的软件),一种人说“我不会”,然
后就跑开了,另外一种人说“我要去学”。
于是大学四年这样的过程周而复始,repeat了多少次之后,这两种人的差距就拉大了。后
一种人往往实现了自己满意的人生目标(想加入的公司,想就读的大学, etc.) ,而前一
种人则开始抱怨诸如“出国形势不好是因为xx系烂”或者“自己被学校耍了”。
比如很多人号称要学linux,当你真的把一个运行linux的计算机放到她面前的时候,她说
什么不会用。而另外一种人听说"Linux has many exciting features",于是自己就去学
。四年后,这两种人已经没有共同的语言了。
不过中国的大学里面说“我不会”的人是远多于说“我要去学”的人,所以大部分的大学
生是除了老师上课讲的那些东西,就其他什么都不知道了。所以我们的大学只是分为白天
的宿舍和晚上的宿舍罢了。
无数的人坐在教室里面听临毕业的学长介绍经验,但是他们的心还是停留在“我不会”的
阶段,空想如何成为学长那样的牛人,却又没有“我要去学”的实际行动。
于是不会TeX的人,终究还是不会TeX,虽然他和数模的队友一起知道TeX这个东东;不会L
inux的人终究还是不会Linux,虽然他和舍友一起听学长介绍Linux;没做过project的人终
究还是两手空空,虽然他和同学一起去找老师号称要进实验室;没发过paper的人还是不知
道简历上写什么,虽然他总想着要看多少书;没玩过ARM的同学终究还是没有看到Qtopia如
何在开发板上跑起来,虽然他和师兄一起去买ARM开发板。
四年,人的差距就是这样拉开。后面的岁月,差距会继续拉大。Pola Alto的天才在改变着
世界,而你也许只有在别人提到新的奇迹的时候说,“我和xx是同学”,但是你却记不得
和他的往事,也许当你在追mm的时候,他正在图书馆看书。
--
Scientists discover the world that exists; engineers create the world that never was.
— Theodore von Karman
There is only one nature- the division into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is a human
imposition, not a nature one. Indeed, the division is a human failure; it reflects
our limited capacity to comprehend the whole. — Sir William Cecil Dampier
作者: baosheng
sissi 很给力,此贴无条件顶起了!!! 感觉各种中枪 说的有道理~~~~~~~~~~~~ {:6_168:} {:6_168:} 中枪了………
来自:软院网·中科大 Android客户端 周围人的影响很重要~ 励志帖~~~~~ 还有一种 我们总在抱怨 环境、分配的任务与环境、没有给机会
其实很多时候 都是给自己的宽恕
有些时候 厚着脸皮 去找工作做 去学
积累下来 人生的厚度也不同吧 所以说追MM是次要的,还是学习重要呢
一直上自习,必成高富帅。
哦耶! 很有道理啊。。 自己很矛盾。有时候会说“i like diffence”然后尝试一下,有时候又会不敢去尝试,而无法形成一种习惯,进而无法变成大牛。 jerboa509 发表于 2012-6-15 11:3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自己很矛盾。有时候会说“i like diffence”然后尝试一下,有时候又会不敢去尝试,而无法形成一种习惯,进而 ...
很多时候都是有压力才有动力 说的很有道理
顶上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