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聘|实习·全职·内推] 微策略2019校园招聘

wilson0824 · 发布于 2018-09-25 14:22 · 1105 次阅读
2151
本帖最后由 wilson0824 于 2018-9-25 14:22 编辑


微策略校园招聘宣传资料


1.我们是谁?(公司简介)

微策略MicroStrategy是全球最大企业级商务智能及分析平台供应商 (NASDAQ: MSTR),总部位于美国首都华盛顿毗邻的Tysons Corner VA。目前拥有超过2000名员工,分布在全球20多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客户遍及财富500强以及许多政府部门和教育机构。
微策略中国研发中心MicroStrategy China Technology Center(简称CTC)是微策略全球最大的海外研发中心和技术支持中心,创建于2007年,坐落在美丽的杭州西子湖畔。目前拥有300多名员工,90%以上的技术工程师拥有海内外知名大学的硕士或博士背景。
作为全球最大的海外研发中心,CTC的工程师全程参与到核心产品的设计、开发与测试,是微策略全球技术团队中最重要的力量。
2.       Open职位
  
职位
  
工作地点
专业要求
  
Associate  Software Engineer 开发工程师
  
杭州
计算机,软件,理工科类以及相关专业
  
Associate  Software Engineer in Test 测试工程师
  
杭州
计算机,软件,理工科类以及相关专业
  
Associate User  Experience Designer 用户体验设计师
  
杭州
设计、人机交互以及相关专业
  
Associate  Quality Assurance Tester 质量保证工程师
  
杭州
分析学、财务、会计、信息系统或信息技术专业等
3.     2019校招流程
·       内推/网申:2018年8月15日-2018年10月24日
·       全国宣讲及面试:2018年9月中旬-2018年10月
·       笔试/面试:2018年8月中旬-2018年11月
·       Offer:9月中旬陆续发放

在上述网址投递简历的时候,如果有内推人的话,请在“推荐人姓名”一栏填上内推人姓名(邮件地址可以省略),内推的简历会直接进入绿色通道,直通笔试。
如果你没有内推人,也没有关系,你的简历会被仔细筛选后进入下一步。

4. 校友内部分享

==========================================================================

软件测试工程师篇:


徐翔,Software Engineer in Test,2017年毕业于浙江大学控制系

一转眼,加入微策略已经一年有余。这一年多时间,我在微策略的工作主要是桥接测试需求与运维支持。日常工作主要集中在对内部自动化框架测试结果的分析与改善测试状况上。由于我工作角色的特殊性,我的任务可能涉及自动化测试相关的方方面面。以我参与过的项目为例,就包括了搭建数据分析平台,测试框架维护,利用自身产品来分析产品质量等。但无论是扮演那种角色,公司对员工在个人发展上的自由性上始终保持着相对开放与支持的态度。这一点,对于初入职场的我而言无疑是一种莫大的包容与鼓励。
当然,如果你作为一名敏捷团队中的测试加入我们,在微策略的工作也可以不仅局限于写测试样例和手动测试。由于在工作过程中偶尔会涉及到对测试框架维护相关的工作,在审查代码的时候可以经常发现有些功能的实现与拓展有着测试工程师的身影。这些变化与升级都透露出测试人员在提升产品质量上推动自动化的不懈努力。而这种敏锐与积极的工程师气质,同样会促使你自我驱动变成更好的自己。
加入微策略一年半,我越发感受到这是一个由一群聪明,奋进的伙伴组成的大家庭。如果你的成长过程中伴随着相似的DNA,那这里一定是你在职业生涯中不可错过的第一站!

魏岚岚,Software Engineer in Test,2015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

谈谈我在微策略半年来的感受
我是通过社招进入的微策略,虽然在前公司每天悠哉悠哉,但是我总是觉得缺少了什么,仿佛像是来自进步缓慢的不安,时刻担心会被这个时代所淘汰。机缘巧合,刚在网上搜了下招聘信息,紧接着就有猎头给我打电话了,猎头和我说的第一句话是这个公司不加班…当时也没想太多,想着就先试试嘛~就投了个简历过来,公司办事效率好高,面试一下午搞定了,一周我就接到了offer。因为当时并不了解微策略这个公司,在度娘上各种搜索,感觉靠谱,离职,入职。
        初来乍到,新晋菜鸟一枚,感觉心慌慌的就入职了,刚来碰到了人超级热心NICE的XN姐,人有很多种,有人能让你感觉到负能量很多,但是在微策略,你会觉得几乎每个人都是超级正能量的,正是因为XN的自带正能量光环,本来忐忑的心情好像马上看到了阳光,安宁了许多。来了之后发现的电脑、工位以及各种你能想到的需要的东西已经被早早准备好了。公司还给安排了导师,也许因为某种定律,我和我的师父都是巨蟹座的,而且我们两个都特别热爱美食,而且她在美食方面很有心得,师父有事没事就带点小东西给我吃,希望你们也能遇到这样的师父。我这个小白几乎很多事情都不懂,但是周围的所有人貌似都是那种超级耐心的,会帮你从原理到具体的帮你讲解清楚。而且刚来的时候,怕我吃饭时候落单,就被YL很多人带去一起做饭友,和YL聊天的过程中发现YL也是一个超级上进的人,感觉这里每个人都在不断的向上学习 。工作没两周就进入了新员工培训,时间长达4周的带薪培训,可见微策略是多么的重视对员工的培养。说到学习在这里有超级多的学习渠道,不仅仅有员工内部的知识分享,还有lynda.com免费课程的学习,可以说只要你想上进,不愁找不到途径和导师。而且公司的员工大多来自于985高校的研究生,要么也是来自于各大知名企业经验丰富的老员工,作为一家外企公司,还提供免费外教帮忙提高英语水平(想必大家知道在外面请外教是要花很多银子的)。
在微策略你会觉得这是一个超棒超自由的环境,没有某总之类的称呼,大家都亲切的叫着彼此的昵称(此处并不会觉得肉麻),没有来自等级制度的压力,都是平等的高效的工作,这里没有压榨,不会给你塞各种你做不完的工作,让你来加班,会根据你的能力和工作时间来给你安排任务。在这里言论自由,如果你觉得哪里不合理,可以自由的发挥你的言论,提出你的意见,目的就是为了让大家拥有更好的工作环境。刚来的时候包括现在我依然都有超级多的问题,在这里真的要超级感谢下坐在我身后的leader,leader很严肃吗,并不会,动静皆宜,而且超级像是哆啦A梦,只要你需要问他,都会超级耐心的从原理到实际给你讲解清楚。
说说在这里的业余生活吧,微策略超级重视员工的健康,鼓励员工去健身,所以在这里办健身卡都会得到赞助。公司还给发了fitbit手环,为了鼓励员工们运动,对能经常运动的员工每个季度都有各种丰厚的奖励。而且还有各种各样的协会,动静皆宜,从美容画画,到球类以及户外,而且公司还会为协会提供资金。来了以后我几乎不买水果了,因为公司每天都发水果,而且每周五还会提供早餐。在这里感受最深的两个字就是“民主”,每个人手上都有代金券可以投资给自己喜欢的协会作为会费,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水果类型以及早餐。公司每年还为大家提供丰厚的outing和团队活动经费,让你可以在上班时间带薪出去浪。来自美国的大boss来了,一般人的理解,大boss来了一定是来开又臭又长的会议,我们的boss都是带我们出去玩的,各种谜题,闯关。不知不觉说了好多,这个就是即使我每天坐着两个小时地铁往返也觉得值得的公司。来微策略以后我感觉很安心,在这里总会觉得你是在变成一个越来越好的人。

董庆玲,Architect (SoftwareEngineering in Test),2010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系

今天原本是个挺平常的日子。我如往日一般,边挠头边思考接下来的测试计划。突然,老大晃了过来,一脸神秘的说“你进公司几年了呀”。艾玛,不算不知道,我竟然已经在微策略7年多了!于是一时间回忆如同开闸的洪水般汹涌而来。
7年前的今天,我应该是在为我第一个独立测试的新feature而挠头。那个时候刚入职几个月,还陷在庞大的产品体系和复杂的功能集里不能自拔,感觉每天都在打开新世界的大门。突然间被老大委以重任要独立负责一个大feature,有点激动,也有点惶恐。好在有组里的测试小哥哥小姐姐们一起review 测试用例,还有靠谱的开发gg,一起讨论spec,一起研究bug,一起黑PM,日子繁忙而又快乐。转眼7年过去,我也从当年的小鲜肉变成了现在的老姐姐。回顾这几年的职场生活,最大的感慨是幸运。很幸运7年前进了这样一家公司,有这样的一个开放和自由的氛围,还遇到了这么优秀的一群人,让自己从7年前的一个小菜鸟,变成现在一个可以独立自信承担项目的测试管理者。
对,我是一个测试工程师。
在很多公司里,测试是很容易被看轻的一个职位,甚至会有些不明真相的人认为“测试就是每天点点点”。很幸运,我在的这家公司不是这样,从来不是这样。不同于有些公司,尤其是to c的互联网公司,微策略提供的是企业级的软件平台,质量是一切的前提。在质量被异常看重的一个环境里,作为质量守门人的测试工程师,甚至是有权利拒绝一个feature的发布的。当然,这也会对测试工程师本身的能力有更高的要求,需要能深入的理解产品背后的业务需求,需要能迅速定位问题,需要能做有效的跨组跨角色沟通,既抓得住细节,又能把得住大局。一个微策略的测试工程师,还经常需要分裂自己。比如设计测试用例,一半时候需要把自己当做客户,从客户的角度去模拟用户场景;另一半时候需要把自己当做开发,从代码逻辑层面去研究薄弱点。再比如日常工作,一部分时间要让自己沉浸于寻找bug的探索式测试中,一部分时间要设计和执行严谨的性能测试,另一部分,要留出来给自动化框架的加强和自动化用例的开发。在这样的要求和工作环境下,微策略的测试工程师,通常都是积累了非常综合的才能,写的了代码,画的了spec。测试工程师后期的职业发展,也呈现出了预期的多样化。当年指导我的小哥哥小姐姐们,以及和我一起被指导的测试新人们,7年之后,有的成为了测试专家,有的成为了产品经理,有的成为了敏捷教练,有的成为了核心开发。在有的公司,可能未必有这么多丰富的职业路线可以让测试工程师随意选择。可是在微策略,这被看做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因为被肯定,所以被尊重。只要心之所向,力之所及,机会就永远在那里,不离不弃。
回顾这几年的职业生涯,有过迷茫,有过焦虑,也有过成就感和挫败感,但是时间越久,就越能体会到公平的环境和机遇对职业的重要性。感恩这个浮躁的社会里还有微策略这样一个纯净氛围的公司,就好像还在大学里的实验室一样,有逗逼同事也有高冷男神。大家一起冲刺deadline,一起学习和成长。
愿时光渐行渐远,唯你我初心不变。

===========================================================================

软件开发工程师篇:

李永超,Software Engineer,2015年毕业于南京大学计算机系
先做个自我介绍:我是15年从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以硕士的身份毕业的。毕业后,先后供职于网易游戏和华为云计算。一直从事开发工作。17年9月,我离开华为,来到了微策略。现在继续从事技术开发工作。
我第一次知道微策略,是在研一的时候。那会系里面会组织一些工作找的比较好的师兄师姐来我们做集中的经验分享。其中一名师兄,就是手拿着微策略的offer,来给我们做分享的。当时,从他的口中,微策略给我的印象是:收入高,行业NO.1,工作体面。

现在,当我设身处地的工作在这家曾经学长口中的令人羡慕的企业时,最初的印象,依然没有变化,不得不感慨:学长当年没骗人啊!除此之外,还有了更多的亲身体会。
首先最让我感到满意的是公司对技术的重视。想必科班出身的学弟学妹们,一定最看重的是技术。希望自己在学校里,在实验室里积累的理论知识,能帮自己在工业界的真刀实枪中大展宏图。恨不得希望刚进一家公司,老板就把一个新系统的设计和开发工作,交给你来完成。这种对技术挑战的渴望,是扎根在每一个热爱敲代码的少年心中的。这样的愿望得到满足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就是你老板对技术的重视。这样的前提,在微策略已经有了。组内,公司内,每周都会有技术分享。这些分享,或是前沿的机器学习,或是传统的软件工程,总之,只要是技术控们感兴趣的主题,都会涉及。这里有严格、规范的研发管理流程,基于github企业版,我们会相互review每一个PR,并定期回顾我们的代码质量和讨论改进措施。在这里,你身边人也都是技术大牛或者对技术有着执着追求的人。他们来自五湖四海的名校,聪明,进取,你们相互促进,不断地提升着自己的技术能力和视野。这里更有足够的技术挑战。BI(商业智能的缩写,微策略是世界BI厂商中的NO.1)产业的特点,决定了BI产品背后的技术栈非常的深,从最后端,到最前端,都有涉及。所以你每天都会面临错综复杂的技术和业务难题。这时候,通过你的技术积淀来一一解决这些问题,就能获得极大的成就感。
另外不得不提的是这里轻松活跃的企业文化。每个人都很nice,初次见面的人一定是以一句hi开始交谈,大家都是面带微笑的沟通、工作。每年我们都会被拉出去玩一次,泰国、新加坡、印度尼西亚,大理、成都、千岛湖,nice的HR姐姐会把一切安排好,你只要告诉她你今年想去哪玩就可以了。每个月,每个小组都会一起出去放松半天,不管是吃饭、唱歌、轮滑还是轰趴,只要你想玩的,都会满足你。还有五花八门的各种兴趣club,化妆俱乐部、篮球俱乐部、钓鱼俱乐部、电竞俱乐部……
最后,总结一下。在微策略,作为一名技术人,感受到的生活是:在快乐中迎接挑战,在挑战中获得成就感,在成就感中更加快乐!

王稳寅,Senior Software Engineer ||,2012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电院计算机系
回想加入微策略以来的日子,依旧是那么清晰。入职之后我们首先接受了为期2个月的培训,熟悉公司产品的使用方法,然后才正式开始开发工作。每个新人都会有一个mentor指导。从进组开始,我的mentor为我安排了一系列工作,由简入繁,由浅入深,但都非常有挑战性。我的组主要负责企业级移动应用程序开发,而我也很喜欢自己的工作,因为我能够接触许多移动互联网的前沿科技,比如iOS,Android, Swift等等,并且能够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同事们一起分享、讨论这些技术在公司产品中的应用。在我工作的第三年,我飞往华盛顿总部,与公司的企业移动管理提供商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技术交流,使微策略的企业级移动产品率先支持了AppConfig标准。多年以来,随着我对公司产品技术的不断深入理解,以及不断学习最新的技术并将其融入产品之中,我创造了诸多引以为豪的成就,从一个普通的软件工程师成长为高级软件工程师II。总之,选择了微策略,对于我将来的职业规划是大有裨益的。
在加入微策略之前就有耳闻,男生加入微策略就等于有了房有了车有了家。这听上去好像有些夸张,但是确实就发生在了我身上。还记得我刚刚毕业加入微策略那会儿,就是自己独自一个人从上海来到杭州,租了间房子,没有多少认识的朋友,至于像买车、买房、结婚这些事情更是没有想过。然而就在微策略工作的这段时间里,我通过公司的HR认识了一个女孩,她很文静、甜美,和我一样追求幸福快乐的生活。后来她真的就成了我的妻子,我们一起买了车,有了房。而在今年,我们的女儿诞生了。这确实让我感到不可思议,然而缘分就是这么神奇,我的人生因微策略而变得丰富多彩。
在我看来,我们之前在大学的学习和实习,是为了将来找一个好的工作做准备的。而当我们真正踏入社会之后,我们要选择的就是既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又能使自己的生活过得丰富多彩,这样的城市和工作。因此对于我来说,选择杭州和微策略是非常合适的。首先,杭州这座城市的自然风光很美丽,有山有水有西湖,而且生活节奏比较慢,很有生活气息。杭州已然超过北上深成为全国人才流入率最高的城市。生活方面,我们过去讲工作是为了生活,但在微策略,工作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在公司我们设有各种兴趣组。比如我经常参加的就是游泳项目了。夏天的时候我们每周都去游泳,而且这都是公司的budget哦。平时工作之余,公司的同事们也经常一起出去游山玩水,享受生活。
乔布斯说过,只有你爱上自己的工作,你才能真正做出伟大的事。而我是幸运的,我热爱自己的工作,而我也祝愿各位学弟学妹们都能找到自己热爱的工作。


杨迪,Associate Software Engineer,201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
找工作的时候大家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选择。可能你很关心薪资,可能你很关心加班,可能你很关心福利,可能你很关心氛围。微策略很好的在他们中间达到了平衡。选择微策略最根本的原因是他国际化的氛围和出国工作的机会。虽然入职时间尚短,但是已经能够很深刻的感受到公司对人才的关注,对个人成长的重视。这里有各种各样的Lunch & Learning,产品的、技术的、市场的,让你全面拓展视野,午饭的同时,让你精神满足。微策略人都是超级Nice的,这里没有所谓的领导,你可以和你的Mentor(甚至有机会和CTO)谈笑风生。
微策略是一件BI公司,但是不是一般的BI公司。
经过Bootcamp之后,我们对产品有了初步的了解,绚丽丰富的图表工具,让我们我耳目一新。经过End 2 End 测试后,我们对公司产品构成有了全面了解,从Desktop,到Web,再到Mobile,全面的系列产品构建了一个BI的蓝图。经过Persona Project,我们对产品的整体构架和部署有了深入的理解。从数据的收集,到平台的搭建,到需求的提取与Dossier产出,我们正在完整的实践公司提出的BI最佳解决方案。
每一天,我都在成长;每一天,我都更走进BI。


胡晨曦,Associate Software Engineer,2017年毕业于Northeastern University
一年前,作为应届生进入公司,需要对公司的业务和产品进行了解,先有一个短暂的培训,两个月的Boot Camp断断续续,中间会进组工作,刚开始没有具体的任务安排,主要是对一些环境进行搭建,幸运的是遇到了一个耐心的mentor,mentor这个词中文就叫导师把,说起来有些疏离感,但实际上就是亦师亦友的同事,通过交流和提问,能让自己进步很多。在BootCamp的过程中,通过对一个生产环境中实际运行的产品进行学习,看到产品的架构和功能,会让学习生涯中的很多想法落地,也开始期待之后的工作。进组之后,会发现同事有各种各样的头衔,不明觉厉, 但对每个人具体的职责还并不了解,作为新人,或多或少地会不知道怎么和同事相处,不过看到所有的面孔都这么年轻,就不慌了,对一个想在技术上搞出点名堂的人来说,多开几个IDE,编辑器, 浏览器,花花绿绿的,其实就有一定满足感了。
一年之后,感触越来越深,首先是公司的企业文化和氛围。技术行业,能力固然重要,但是业务是协作完成的,组和组之间的对接,组内同事的交流合作才是能否完成任务的关键点。公司目前采用敏捷开发的模式,有scrum master进行监督,业务进行的比较流畅,遇到阻碍或者需要其他组提供支持,对接的氛围也比较友好,没有剑拔弩张的压迫感,优秀的人在这种情况下,往往能表现出更好的状态和工作能力,比如我的同事们。其次是公司内部对待技术的态度,公司运行的时间长,为了稳定输出,需要保留旧的代码以及架构,如何在开发新的特性的同时保持向前和向后的兼容性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事情,组内会定时聚在一起开会,共同学习新的技术,不断尝试用新的外壳来完善原有的基础,经常和身边的同事交流,能够感受到这群人身上的极客精神,让我受益匪浅,也自叹不如。同时作为外企,多元化比较突出,用不同的语言和不同国籍的人进行交流也是工作的一部分,而这样的工作会让人多一点新鲜感和成就感,程序员的工作往往会显得枯燥和单一,因此这样需要应对多种工作内容的机会,会让人容易产生积极性。
在好的工作环境中,发挥自我价值,获取性价比最好的薪水,听起来,还是蛮不错的,我的建议就是来我策吧,和我一起策马奔腾。


===========================================================================

其他职能篇:
刘冰凌,In-House Linguist(Simplified Chinese),2016年毕业于University of Bath
我是 MicroStrategyCTC 的中英译员,主要做产品本地化的工作。入职微策略三个月,非常喜欢这里轻松的工作气氛和自由的企业文化:组织架构扁平化,没有所谓的“职场政治”,大家都把精力放在工作上;同事间协作与沟通非常高效透明,没有无效的加班。培训体系也很完善,入职第一件事就是参加Bootcamp,让我们对公司的产品有初步的了解,为以后的工作打好基础;还有Linda.com 的海量资料供大家自学使用。
下面说说我自己的工作吧。我所在的中国本土化团队,肩负着为国内客户提供更优质产品和服务的使命。团队既需要对公司现有BI产品进行优化,又要对国内市场的特殊性作出及时的支持。而我的岗位比较特殊——我是CTC 目前唯一的全职译员,负责 MicroStrategy 产品字符串和相关文档的翻译。我所属的部门和直接领导都在美国总部,入职CTC 之前心里还有些忐忑:我在杭州这边会不会孤立无援?我应该向谁请教才能迅速进入角色、开展工作?我这样一个语言专业的文科生,面对复杂而专业的BI 产品,会不会翻译得很差?而我没有想到的是,总部的直线领导已经考虑到这一系列问题,于是安排我在入职后立刻飞往美国总部,和本组同事一起工作。在他们的帮助下,我很快就熟悉了工作流程,更学到了协作的重要性。CTC的同事同样如此,面对一个技术小白提出的外行问题,大家都非常耐心地一一解答,让我更好地理解产品,进而呈现专业、贴切的本地化译版。
CTC 工作了仅三个月,但这里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另一所大学:有定期的知识分享,也有工作之余的各种社团、旅行活动。大家既是同事,也是同学,更是朋友。欢迎大家加入CTC 这所大学,一起工作、学习,一起 work for life!


徐英博,  Area Scrum Master,2011年毕业于浙江大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系

有一种老板,叫别人家的老板;有一种公司,叫别人家的公司。微策略,就是那家有着别人家老板的别人家的公司… …
八年前,在西湖国际科技大厦A座某层实习的我,偶然在电梯里遇到了一个在学校做过宣讲的清瘦的男子,他很谦逊随和,背一个黑色的双肩包,和浙大工科男的气质很契合,我对他说“我在学校见过你,明年你们还招应届生吗?”, 他笑笑说“招啊,欢迎来面试”,然后在五楼下了。后来,经过了四轮智商的暴虐,我顺利的进入了微策略,才发现那个男子叫“Xun”,是当时的GM。(悔不该当初那毫无准备的问话然而死性未改,现在的GM我也厚着脸皮的央求指导我倒车入库)也许这就是一个公司的文化, 不论资排辈,不勾心斗角,没有烦人的酒局,所有的同事都是工作伙伴,一起成长,晋升和完善自我。
找到一份好工作就像找到一个理想的另一半一样难:钱多,事少,离家近的三大择偶标准难倒多少标榜公司中的“高富帅”企业。
微策略的事情多吗?客观的讲,比互联网,初创公司那种“夜半三更回,凌晨惊坐起”要好得太多,微策略会给你更多的自由选择空间:选择做什么,选择怎么做,选择做到什么程度。小到测试,你可以选择做什么项目,用什么工具,测试到什么程度;大到职业发展,选择做开发,还是产品经理,怎么做好这个职位,达到预期的什么目标。说白了就是一个信任关系问题,在我和我的许多大学同学聚会聊天的时候发现,这竟然是个稀有物种,这也是为什么我在测试行业干了6年还能转向项目经理的岗位(对应敏捷里的scrum master)而不需要付出巨大的收入下滑成本。微策略更在意的是一个人的内在驱动,而非被动接受。Leader的支持,同事的信任,项目的成功,在内心中形成的成就感只会让我觉得自己做的还不够而不是偏多。
微策略的弹性工作制让你随时随地救援熊孩子在幼儿园的各种闹剧,20天超长变态年假可以让你多次错峰出行,丰厚的薪水可以让你放心大胆的买买买….然而相比一个人的成就感和职业规划来讲,这些都是小恩小惠。公司以及公司的同事决定了你事业的起点,如果你也是“别人家的孩子”,如果你也想和一群智商爆表的同事共事,如果你也想走近大数据,走进商务智能,微策略是你的不二选择。


张羽,Principle Product Owner,2008年毕业于浙江大学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不能胜其重,非无以致其远”.
又到了一年毕业季,众多学弟学妹们要踏出校园,转换角色,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作为一个工作了十余年的年轻人,我有很多话想和同学们聊一聊。
人生能有多少大事呢?在我看来,这个年纪可能有两件大事。找一个什么样的男(女)朋友?选一个什么样的工作?这两个选择将深刻影响我们今后的生活质量,大家可以多花一些时间来思考这个问题。
谈到工作,在今后三四十年的时间中,如何才能“致其远”呢?能设立更高的目标,“健康工作五十年”么? 其实能不能走的远,除了“毅“,还和我们的选择息息相关。工作会透支和家人的相处时间么? 会占据亲子教育的时间么? 会压缩锻炼身体的时间么?会有自己的充电的时间么?我有时间去完成“世界很大,我想去看看”么? 找什么样的工作是一道选择题,更是一道思考题。
我加入微策略已经有七年多的时间了,从后端使用Javapython,到前端flexJS开发,直到现在成为产品经理。一路走来,心存感激。感谢公司提供了一个轻松,包容的发展平台,让我去接受不同的工作挑战。

  • 你想了解如何使用压缩手段,以提高生成报表的速度么?
  • key-value数据库是为了高频写入设计的,还是为了高速读取设计的?
  • 列式存储在什么场景下是最佳选择?
  • 如何负载均衡,跟踪服务?
  • 故障是不可避免的,如何保证系统的高可用性?
  • 如何将生成的报表快速准确的推送给用户?
  • 如何面对数据缺失,我们可以帮用户补全么?
  • 如何根据用户使用习惯,给与个性化准确的推荐?
  • 。。。。。。
同学们可以在不同的岗位,不同的研究方向上被委以重任。是不是有些跃跃欲试了?
选择职业,还要考虑的是行业发展问题。数据分析行业目前是朝阳行业。同学们可以了解一下各公司现在是如何做商业决策的。是根据以往经验拍脑袋决策的多? 还是通过数据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反馈,逐步优化决策过程的公司多?
杭州人杰地灵,微策略前程远大,是你“弘毅”的不二选择。同学们,不来试试?
仲晓迪,交互设计师,2017年毕业于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Human-ComputerInteraction
从UCL毕业后,转眼间已经在我策入职一年了,实名吹一波我策和UX Team!

我们是一个认真在搞research的team, 无论是qualitative research, quantitative research, 还是user research。

我们也是一个用心在做design的team,brainstorming activity, persona making, focus groupinterview, workshops, usability testing, prototype, 这些我在UCL interaction center学习的design methods, 都在设计工作中得到进一步的应用和实践。

我们关注现有产品的可用性,也同样关注new tech trend,每年一度的Microstrategy Hackathon,designers都会和开发们一起搞点有趣的事情,AI,AR, NLP,3D visualization等等,都是我们在乎且感兴趣的话题。

入职以来,我遇到的任何设计问题,都可以和这群优秀的designers一起review;一起探讨解决办法;一起寻找美观与功能的平衡点。当需要support的时候, 产品,开发,测试的小伙伴都会来及时沟通,提供帮助。

Microstrategy的工作氛围是有压力的,但又是愉快的。为面向企业级产品做设计,我们总会面对棘手的设计或者逻辑难题,但是,我们是一整个team在解决这个问题,所以我们总会给出一个solid的solution。我们是work-life balance, 但也经常会在一个清早或者一个傍晚和太平洋彼岸的co-workers们来场激情discussion,碰撞出更好的idea。

这样inspiring的Team,小伙伴你心动吗?心动就投出你的简历吧,UX team热烈欢迎你的加入~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共收到 0 条回复
暂无回复。
回帖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Command + Enter
楼主相关话题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