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riosity 火星探测车的疯狂降落过程
http://www.blogcdn.com/cn.engadget.com/media/2012/06/curiosity-nasa.jpgCuriosity 火星探测车是 NASA 的第三代火星探测车,也是目前为止最大的一台。第一代火星探测车(名为 Sojourner)之前的登陆探测器都是不会动的,所以用隔热盾空气煞车,加上火箭的反推力就足以安全降落,而后来的第一代和第二代探测车则是用安全气囊的方式,在经过隔热盾空气煞车和降落伞进一步减速后,在保护壳的四周撑起安全气囊,缓冲最后落地的冲击。然而现在的第三代 Curiosity 实在太大太重了(差不多有一台小号的高尔夫球车那么大),没办法再用安全气囊的方式,怎么办呢?
NASA 把整个过程做成了一部惊心动魄的影片,由工程师说明从进入火星大气层开始,一直到着陆的七分钟中的各种困难和阻碍。技术上的困难已经够难克服的了,更麻烦的是,整个过程当中其实地球这边是无能为力的 -- 从火星到地球光是信号传输就要 14 分钟的时间,等到开始着陆的信号抵达地球时,其实整个降落的过程已经完全结束了。到底电脑能不能顺利地完成降落呢?这真是令人期待的着陆啊!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pF31vh3lAj8/?fr=1
转自engadget
第一次发帖,不知道是否OK
哇,这个技术好牛啊.没想到最后会用那种方法着落 crazzzzzzzzzzzzzzzzzzzzzy hslx111 发表于 2012-6-29 17:0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哇,这个技术好牛啊.没想到最后会用那种方法着落
米国好多年前的设计,50W行代码,真心牛...要是最后砸了,幸灾乐祸一把:lol sunshinewill 发表于 2012-6-29 17:5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米国好多年前的设计,50W行代码,真心牛...要是最后砸了,幸灾乐祸一把
别啊,我还想在有生之年看看太空技术的长足发展呢 啊,我还想再老去之前看看star trek的场景 整整看完了,怎么感觉不像NASA拍的,感觉像好莱坞做的科幻大片一样,但是貌似又有点道理的样子。不过这个计算应该好复杂,除了本身的速度,还有大气的气流,天气等原因,还有当时的地形如何,精确控制不容易啊,作为自动化控制出身的,顶一个!~{:6_193:} @
这控制牛的不是一点两点啊……
差距真的好大……
页:
[1]